本网讯(特约记者/孟凡锐)8月21日,由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主办,我校承办的“‘逃课’这点心事儿”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成功举行。
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紧扣“问题行为”展开师生对话,以《沉溺》《迷茫》《挣脱》三个情景剧,重现三个典型的“逃课”场景,通过案例分析、角色扮演、“生涯之树”练习等环节,揭秘“逃课”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,引导学生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。
公开课由我校四名主讲老师合作授课。余瑞玲从“时间拍卖”小游戏导入课堂,让学生在“时间商品”的选择中体验“逃课”行为背后所进行的复杂价值评估和心理博弈,启迪学生思考“明知不对却又选择去做的”心理动因是什么,引导学生看到“逃课”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成长的迷茫、反抗、困难和探索,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积极觉察,勇敢面对,向阳成长。冯清讲述了“习得性无助”型“逃课”现象,引入“理性情绪行为疗法”,带领同学们用“找、辩、练”三步法进行认知重构,达到改善消极情绪和行为的目的。莫华敏聚焦因目标缺失而“逃课”的现象,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,阐明大学阶段的迷茫是自我探索的契机,并带领学生通过“生涯之树”练习,明晰理想和阶段性目标。孟凡锐通过解析情景剧《挣脱》展现的亲子之间控制与反抗的内心角力,在启发式的分析与讨论中帮助大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体验,进而领悟到外在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,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方法,让大学生通过案例学会恰当地表达拒绝,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模式。
此次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,全省高校师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观看学习,线上观看终端数量达16.6万,点赞量达30万。(校对/王珊珊 审核/余瑞玲 赵卫平 编辑/任寰 终审/肖邓华)